close

第一篇網誌就發表雜文,只怕前無古人了,事先聲明,這篇文章將於長榮學園第51期期刊發表,所以,在刊物發表前,請勿轉載。

前幾天,看了一部電影,「三個傻瓜」,有一幕讓我非常震撼。

 一位就讀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, Bangalore大學(註:印度最好的大學)機械系的大學生,喬,製造了一台遙控直昇機,就在即將完成之際,他將作品得意地,給機械系的系主任看,主任冷冷的看他一眼,說道:「你的報告已經拖了三個月沒交了!」,喬在傷心之餘,將以臻完成的直昇機,拋入了垃圾桶中,主角躲在牆邊看到了這一幕,於是,他決定完成那台直昇機,並將他送還給喬。

完成的那天,主角和幾位朋友操控副有迷你攝影機的直昇機,準備飛往喬宿舍外的窗口,給他一個驚喜,當直昇機抵達窗口時,藉由攝影機的轉播,主角手上的小電視顯示出了一個畫面,喬,兩腳懸空,吊在空中,頭從勒住他脖子的白布上,無力的垂下,牆上,寫了兩個黑色的字「I quit!」。

告別式那天,主角對系主任說:「驗屍報告上寫著,死因是頸動脈壓力過大,而判定為自殺。很可惜,人類並沒有研發出判定心理壓力的儀器,否則,判定的結果,就會是謀殺!」

反觀台灣的教育,不也是如此嗎?曾幾何時,學生對於獲得知識已然了無熱忱,成天,滿腦子思索的,只剩下,「考試的題目會怎麼出?」,「我要如何才能贏得了別人?」,一心想要勝過別人的教育,算是教育嗎?為什麼,我們追求的是題目的熟練度,題型的廣泛度,而不是思想的開放度,或者議題探討的深度和廣度呢?

或許,答案非常的清楚──考試又不考!

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,人生所要學習的事物中,就只有考試會考的才重要,其它的都要放棄嗎?

考試不考,代表的是什麼?

代表這項能力不可測量,或者無法精確測量,譬如,領導力,思考力,問題解決力,交際力,團體合作力,演講能力,等等...。

最近看了一本書,書名叫:「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」,談的是美國的小學教育,作者有一個很有趣的發現,美國小學的成績單上,除了課業成績外,還附有上述各項能力的成績,並且詳述孩子在各項能力的表現,列出具體的解決方針,猶見美國對總體能力的重視程度。請注意,美國教育不只有做做什麼綜合能力測驗並放上成績,他們做的,是實際在班上組成小組,研討議題,並且上台發表,他們舉辦活動,請所有的家長到學校,在禮堂裡,表揚那些表現優秀的孩子,他們分別邀請個別的學生家長到學校,並和家長討論孩子如何進步,並請家長一同教育孩子。

現在問題來了,為什麼台灣辦不到?難道美國沒有考試壓力嗎?難道美國的家長不怕孩子將來沒有競爭力嗎?難道學校辦活動不怕被斥為浪費時間嗎?為什麼?

為什麼台灣的學校不教?難道他們看不出來這些能力和學科能力一樣重要,甚至更重要嗎?難道師長們在成長就業的過程中,沒有因為缺乏這方面的能力而感到困擾過嗎?那又為什麼要打著升學的口號,拼命忽略這些能力,假裝他們不重要呢?為什麼?

硬要說,其實台灣有教,他們將這些教育放在社團,和課外活動中,並且交付的很完全,在交付的過程中,享受著推卸責任的快感,創造了全人教育的假象。

寫到這裡我不禁要大笑三「聲」,然後大哭一「生」,學校會重視這種教育嗎?不可能,而且將這麼重要的能力交付給偏向休閒玩樂性質的組織,妥當嗎?學校有供應足夠的資源給這些組織嗎?再來,學校和家長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呢?就算並不阻止,他們恐怕也會有個玩樂的錯覺吧!認為玩玩而已的心態,會有效率的造出應有的成果嗎?

回到第一個問題,喬在自殺時的心理狀態是什麼呢?難道,他在製作直昇機的同時,不需要具備足夠的機械知識嗎?喬不會因此自發的學習更多的機械知識嗎?只有寫報告才能學機械嗎?從實作中汲取知識,和從準備報告中吸收新知,兩者的學習領域,和實際學到的東西或許不同,可是兩者孰優孰劣恐怕沒辦法做直觀的判斷,我們唯一知道的,只有兩者確實都會學到機械方面的知識,還有喬比較喜歡前者,這就夠了吧!一個教育工作者,看見其學生能夠對其所學的事物感到狂熱,並完全沉浸於其中不可自拔,不是該為他感到喜悅,並且慶幸自己教到了一個不讀死書的學生嗎?然而讓我們驚訝的是,喬被阻止了,就在喬對知識產生熱情時,他被當頭的澆了一桶冷水,而且行為人還是他的教授!

錯在誰?或許有人會說喬的抗壓性不夠,一點挫折就自殺,沒錯,我承認。或許有人說不是主任的錯,他是在為學生的前途著想,很好,我也同意,因為這就是印度,也是台灣的教育生態,什麼樣的一個人,才能當到主任,當然是印度機械領域中最傑出的佼佼者,那他要怎麼在印度機械領域中成為佼佼者呢?當然,是踩著同伴,踩著其他的競爭者,一路爬上來的,他並沒有錯,他絕對是位關心學生的老師,他相當了解教育生態,他在印度是位成功的機械學家,他希望自己的學生跟他一樣傑出,因此,要學生走他自己走過的路,並深怕失敗。

錯在整個教育體制,這就是為什麼愛迪生不在台灣,愛因斯坦不在台灣,就連唯一一位台灣的諾貝爾獎得主──李遠哲,都是到了美國研究才得獎的。李遠哲是位直得敬佩的學者,敬佩的不是他在化學上的成就,而是他能一直保持熱忱,不放棄夢想,並沒有被同化成機械思考,或被教育謀殺。我們要深深的慶幸,那些歷史上聞名的傑出科學家,文學家,以及各領域的天才,以及那些生長在美國,歐洲,並且對知識有熱忱的年輕人,還好你們不是生在台灣,還好你們沒有投錯胎,還好你們的老師和家長腦袋不是用水泥做的,還好你們不需要踩著同伴的屍體往上爬才能成功,還好你們在自由的揮灑夢想的同時,沒有鋼刀架著你們到書桌前,還好...。

美國迪士尼公司旗下,有一群人們稱之為夢想家的工作者,是他們,運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,整合各領域的專業能力,才創造出今天的迪士尼世界的,直到今天,迪士尼世界仍然在建造各式各樣的夢想。

美國太空總署,網羅世界各地各領域最傑出的科學家,探索人類從未去過的世界。

是什麼樣的文化,能有這麼開放的思想,這麼高的容忍度,他們怎麼教育自己的下一代?而台灣又能有什麼進改進的空間呢?

我不知道,我只知道,身為台灣學生的我,心中憤怒的吶喊著:「不公平!不公平!不公平!不公平!......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墨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