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認為誰的論點較有利於推動議題?

 

我們試著猜測接下來可能的發展,反A和反B的兩種問答方式會把議題帶到什麼方向?哪個比較好?何者的意境較高?

 

A質詢後的臆測:

1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會怎麼走?這個稻草人是加分的沒有問題,但正方會如何攻防?這是一條新的路線,但實際討論的,卻是解決力不足,正方不管是否修改原政策,交鋒勢必政策適當性的辯駁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管正方用舉證用推論,我認為如果這條路線延伸下去,結果仍陷入膠著,為何?因為這種資料一定是統計資料,而統計資料必有其瑕疵,按照這種思路一直攻下去,可能打的贏,要是正方沒有突破,就會被壓著打,但議題沒有進展,辯論會淪為純技巧性的攻防。

 

B質詢後的臆測:

B1.時做了框定,但在2.的時候有了新的導向,他沒有經過反A2.的步驟,就直接否定了原住民和非原住民間絕對差異的存在,而議題由「教育品質不齊一」轉向了「種族與貧富差距的比較利益」,看得出差別嗎?

這中間出現了一個「中心轉換」的技巧,你或許會問,反A從「教育品質不齊一」轉向「30%」啊!

可是「30%」不是一種思想或原則,它充其量不過是一種制度,制度並沒有開放性的討論空間,只有「好不好」和「存與廢」的問題。

 

我想到一個很鮮明的比喻,辯論好比蓋城堡,反A的方式是正方城堡蓋好後,去拆他的城牆,而反B則是佔據對方的城池,再將他蓋得更高。

 

如果,雙方都能贏,為什麼要考慮意境?

有個最主要的原因──可看性

你可能會說,能贏就好了,管他什麼可看性?

或許,很難體會到可看性的重要,那好吧,我給你第二個理由,重視意境可以拉開分數的差距,其實這還是要歸功於可看性,而且,如果你不重視而對方卻重視的話,可能輸的就是你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墨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